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長光(石坑)部落(Ciwkangan)

長光(石坑)部落(Ciwkangan)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長光(石坑)部落(Ciwkangan)

根據原民會出版的《台灣原住民族部落事典》記載,長光(石坑)部落計有239戶,628人,其中原住民人口581人,佔總人口數93%,並以阿美族之90%居冠,使用語言為海岸阿美語;本部落位於長濱北方1公里的石坑溪南岸,至早可見於清代的《臺灣輿圖》,為一擁有百餘年歷史的阿美族聚落,因地多岩石分布,常見溪水自岩穴湧出之景,漢人將此地稱為石坑仔,故舊稱石坑,部落居民主要來自大港口、納納與奇美三社,現以大港口為多數,由Pacidal、 Sadipongan、Monari與Cilangasan等氏族組成,早期分為Takoliyaw與Ciwkangan(即石坑)兩社,日治時期警方為便於管理,將二社遷移至今海岸公路旁,並併為Ciwkangan社,而後卑南阿美系統的八里芒社與秀姑巒阿美系統的太巴塱社亦有零星族人移入,但整體而言仍以海岸阿美居優勢;本部落擁有相當多株臺灣黑檀樹,為一種成長緩慢、樹材堅硬細緻的珍貴樹種,目前在臺灣已經相當罕見,另外因部落面海,擁有豐富且優良的玉髓資源,故常成為賞石者尋寶的據點。

下載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0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族群與語言
建檔單位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
撰寫者
蘇祥慶
創作者
吳光婷,陳羿如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2018/06/01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