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東海山寺原名為觀音祠,因背山靠海再加上於光緒19年(1893年)時被颱風摧殘之故,明治32年(1899年)重建寺廟並改稱為「海山寺」。其建立於同治13年(1874年),位在日治時期的臺東廳下臺東市街寶町的東側。在明治36年(1903年)時大改造其建築至現今照片上之模樣。寺廟之左翼供奉福德正神、右翼供奉關聖帝君,而中位正廳供奉觀音菩薩。其寺廟在當時與臺東天后宮皆為臺灣本島人民重要的信仰中心。寺廟中時常瀰漫著燒香的煙霧。民國40年(1951年)花蓮大地震時,海山寺受到地震的破壞,再次重新整建成今日儼然、莊嚴的外觀。另外寺廟內三尊大佛,釋迦牟尼佛、阿彌佗佛和藥師佛的神像為日治時期遺留至今的。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