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瘟神信仰的天興宮溫王爺廟

瘟神信仰的天興宮溫王爺廟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瘟神信仰的天興宮溫王爺廟

斗六市街衢自清帝國康熙朝以降,便有漢人先民入墾;主要因素在於其地形為丘陵臺地,向東銜接阿里山山脈一帶,為東西山海間貨物交易的中繼站。因此該地又為兵家必爭之地,不論林爽文事件、張丙事件和戴萬生事件,動輒圍困斗六街區,甚至遭到攻陷焚毀。位於當今社口斗六行啟紀念館旁有一天興宮,起建時間不詳,僅光緒末《雲林縣采訪冊》斗六堡記載,「位居南門外,一楹,士民公建。」天興宮為瘟神信仰,主要與戰事死傷及因早期公共衛生條件不佳,常有瘟疫爆發而衍生的宗教信仰。

日治初期,雲林武裝抗日嚴重,天興宮亦遭劫數,後又有大地震,使得天興宮廟體受創更深。明治35年(1902)在斗六歸順式會場事件後,雖有再度予以重修,但在大正8年(1919)的「寺廟臺帳」與昭和8年(1933)的《臺南州祠廟名鑑》都沒有天興宮的相關記載可循。

民國65年當地民眾發起重修建,既然捐題碑「重新修建」,顯然早年因為廟宇不存之故。然而有趣者在於「天興宮」廟門三穿步口外,卻有兩隻石獅子,仔細端詳,卻是早年日治時期的「貊犬」,可能是從雲林某神社搬移至此吧!

下載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瘟神信仰的天興宮溫王爺廟 / 撰寫者:沈沐蒼 / 描述文字授權:OGDL 1.0 / 建檔單位:雲林縣政府文化觀光處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Object&id=270402
描述文字授權: OGDL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民俗與宗教
建檔單位雲林縣政府文化觀光處
資料來源
1、 雲林縣采訪冊 2、 雲林沿革史 3、 臺南州祠廟臺帳 4、 臺南州祠廟名鑑 5、 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兵營其他ニ使用セル社寺廟宇取調〉
創作內容指涉地點
雲林縣斗六市府前街42號
撰寫者
沈沐蒼
創作者
沈沐蒼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清朝光緒年間/臺灣的清領時期
資料使用語言
中文
媒體類型
照片
時間分期
清領迄今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