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復興泰雅的文化調查與社會實踐

復興泰雅的文化調查與社會實踐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

復興泰雅的文化調查與社會實踐

作者透過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在培養學生閱讀興趣的過程中,致力保存泰雅文化。作者發現,現在的泰雅國中小學生對於自身的泰雅文化,其了解僅為表淺上的知識而已,這種文化上的斷層源自政府統治取代部落統治以及宗教教義的滲透,年輕一代的泰雅族人多半已經不會講泰雅語。於是泰雅文化延續與傳承的責任,從家庭轉移到了學校。作者透過鄉土繪本比賽的創作內容,以及學生根據田野調查製成的心智圖、學習講義,受訪者的訪談稿等,來分析泰雅學生對自身文化的認同。結果指出,在族群的神話傳說上,學生的繪本內容與市面上發行祤流傳的神話傳說故事並無太大不同。婚姻議題上,學生在意的是男女雙方對婚姻的付出、聘金在各時代的種類及意義,以及泰雅貝珠禮服、重視血脈與貞節的婚姻、傳統婚禮食物等項。以聘金為例,泰雅族原並無金錢的觀念,聘金即是豬隻,結婚過程中雙方談的即是要付出幾隻豬;泰雅族在婚禮過程中都是全村出動互相幫忙,這是「換工」的一種形式,部落是一個家的延伸,部落的事就是家族的事,然而在金錢進入及漢化後,換工的行為已經少見。在婚嫁的對象上,泰雅重視血脈,因此多由父親來作主,嚴格禁止近親通婚,以免破壞GAGA的禁忌而招來不幸。同時泰雅社會風俗較為保守,禁止在父母親不知情的情況下交往,守貞對女性而言十分重要,守貞表現在紋面上,因此透過紋面來維護守貞,如果不能守貞,強行留下紋面也沒有意義。因此泰雅人關心的不是現在年輕人不再紋面,而是對於紋面背後代表的人格如照顧家庭、勤勞、誠信、忠貞等能否繼續重視,而非僅是將紋面當成是一種純粹的成年儀式。

在傳統食物上,作者特別以酒來為例,年輕一代的泰雅族人只知道酒的壞處,卻忘卻酒在泰雅社會所代表的文化意涵,如酒是解決雙方衝突的重要媒介。作者注意到,在宗教因素的影響下,泰雅人開始對飲酒產生了排斥,在喝酒的問題上產生改善,但有些不禁止喝酒的教派則不受影響,泰雅族人在喝酒的問題上產生了明顯的文化差異。

宗教教義對復興區的泰雅人如何看待自身文化有極大影響,這裡指陳的是基督教與天主教,如泰雅族的傳統慶典,信奉宗教的人就幾乎沒有參與,甚至也沒有祖先祭拜,甚至於避談泰雅的神話傳說,也就是說,對宗教越虔誠,對宗教認同越高,該地的泰雅文化就崩解的越快,現今復興區的泰雅祭典,僅剩政府單位及少數協同合作單位不得不的表演儀式。

作者在最後指出,文化傳承必須透過對話互動,才能加深對個人生命的意義,也因為學校提供學生部落生活的田野調查課程,才能讓少數人有系統化的深入閱讀與實際田野,了解自身土地上的族群特色,深入了解泰雅文化核心與GAGA儀規背後的族群內涵。因此這種課程不應該只是營隊式的或是社團課程,而是成為正規課程,讓學生能正視、認同自身的文化,復興泰雅的美好。

下載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復興泰雅的文化調查與社會實踐 / 撰寫者:楊馥祤、陳德懷 / 描述文字授權:OGDL 1.0 / 建檔單位:桃園市政府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Object&id=268865
描述文字授權: OGDL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
建檔單位桃園市政府
撰寫者
楊馥祤、陳德懷
創作者
楊馥祤、陳德懷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2019/07/31
ISBN
978-986-05-9418-8
資料使用語言
中文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出版者
桃園市政府文化局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