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新竹醫院

跟新竹醫院有關的相片,共2張
跟新竹醫院有關的相片,第1張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新竹醫院

本圖出自《新竹市大觀》,第八頁。照片為明治41年(1908)建造的木造新竹醫院,今已不存。

明治28年(1895)設置臨時的醫局於淡水廳署(其址今為土地銀行新竹分行)內,由陸軍軍醫部管轄;明治29年(1896)改稱「新竹醫院」,改由臺北縣新竹廳管轄;明治30年改稱「新竹縣新竹醫院」;明治31年轉由臺灣總督府直轄,改稱「臺灣總督府新竹醫院」。因該地設備不全,明治36年(1903)遷入位於南門的龍王祠及育嬰堂(今南門街與林森路交叉口),仍是利用清代建築。[1]明治41年(1908)9月遷入西門街新建的廳舍(今大遠百百貨公司),並陸續完善院舍和各項設備;昭和5年(1930)增建鋼筋水泥制的門診大廳。[2]

戰後,由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民政廳衛生局接收,改名為「臺灣省立新竹醫院」,因省府改制改隸臺灣省政府衛生處。由於醫療設施老舊不符時代需求,再加上醫院空間不足,原址拆除,民國72年(1983)遷至現址,民國88年更名為「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民國100年更名為「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新竹分院」。[3] 


[1] 黃俊銘等,《新竹市日治時期建築文化資產調查研究》(新竹:新竹市政府,1999),頁22。

[2] 陳冠伶、黃郁晴、沈慈雅企劃撰稿,《憶風華:新竹醫院的故事》(新竹:衛生署新竹醫院,2011),頁16-19。

[3] 醫院歷史,https://www.hch.gov.tw/hch/About_Us/CommonData.aspx?MNO=C019,2019年7月10日瀏覽。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新竹醫院 / 撰寫者:新竹市文化局 / 描述文字授權:OGDL 1.0 / 建檔單位:新竹市文化局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Object&id=267286
描述文字授權: OGDL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空間、地域與遷徙
建檔單位新竹市文化局
撰寫者
新竹市文化局
創作者
小山權太郎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1930/06/20
媒體類型
照片
出版者
臺南新報臺北印刷所圖書出版部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