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族匿名男性(75歲)禁說方言口述歷史個人訪談,於2018/09/27晚上在高雄市前鎮區拉瓦克部落舉辦,訪談人員為蔡維庭、林冠瑜。
匿名男性(75歲),1944年出生,於嘉義縣阿里山鄉達邦部落出生長大,家中兄弟姊妹有七位,排行老四,年幼時都是使用鄒語溝通對話,因為父親曾當過日本警察的緣故,所以也會說一些日語。上小學之後才開始學華語,再加上外省老師會有特殊口音,所教學的華語更是讓學生聽不懂。對於禁說方言政策的印象是,不小心說族語會被掛「我講方言」的牌子,因為不太會講華語,所以每天都會被掛牌子。三、四年級時,就慢慢地會講華語;到四、五六年級之後,就開始強制不能講方言。
對於禁說方言政策的印象是,匿名男性(75歲)表示此政策讓族人感到自卑,因為當時其他人都說華語,若沒說華語會有知識低落的刻板印象。現在一同教授族語的老師們也認為,學生族語學不好的原因就是因為自卑而不敢開口講,所以此政策也導致原住民族被同化。如果要恢復族語到之前的光景,是不是也該用同樣的政策回復族語呢?這是匿名男性(75歲)給教育部的一個意見參考。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