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三條崙海岸與消失的烏倉寮

三條崙海岸與消失的烏倉寮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三條崙海岸與消失的烏倉寮

四湖鄉境內的崙北村、崙南村,也就是舊稱三條崙聚落,外人知道這個地方的緣由常是因為以奉祀「閻羅天子—包青天」的海清宮之故。但是這裡曾是「三條崙海水浴場」,曾有日湧10萬人進到海水浴場的記錄。不過即使是如此熱鬧的光景,四湖鄉背後悲傷的故事從未曾被遺忘。清道光25年(1845)6月初的海嘯暴潮,致使四湖、口湖沿海嚴重水難死傷,有史之最。迄今每年口湖鄉尚有「牽水狀」的祭儀,藉以超渡當年死難亡魂。

怎麼不離開傷心地?俗稱「靠山吃山 靠海吃海」,漢人先民來到這,就以跟海搏鬥為生。這些人追尋烏魚的漁汛,落腳臺灣,為方便迅速出海捕魚,遂以稻草、竹材搭建臨時建物,俗稱「烏倉寮」或稱「烏魚寮」。

真正產生改變的是民國61年12月12日清晨的海難,擊碎了漁民的堅持。那晚海上颳起12級強風,多數追著烏魚跑的小漁船根本撐不住。沙崙湖人文史關懷協進會理事長吳雙喜訪談歷經該次災難老漁民吳份,他就說「幾乎沒見過如此高,超過3根電線桿的高度。」這裡指的是海浪。當天海難有8艘漁船翻覆,3艘失蹤,15個人死亡,59個人失蹤,空軍與海軍同時出動搜救。海難後過改變了三條崙的漁村生態,烏倉寮消失了,但多了蚵田。

下載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三條崙海岸與消失的烏倉寮 / 撰寫者:沈沐蒼 / 描述文字授權:OGDL 1.0 / 建檔單位:雲林縣政府文化觀光處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Place&id=266699
描述文字授權: OGDL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空間、地域與遷徙
建檔單位雲林縣政府文化觀光處
所在地-地址
雲林縣四湖鄉
免費進場
是否開放
資料來源
1、 民國104年(2015)4月,《自由時報》〈四湖漂流木漁船 悼海難亡靈〉 2、 田野調查記錄訪談
時間分期
清領迄今
撰寫者
沈沐蒼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