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國慶里福德宮

國慶里福德宮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0

花蓮市國慶里福祠廟具有八十多年歷史的石雕伯公神像,不但歷史悠久,更是國慶里重要的信仰中心,尤其整尊伯公神像是由完整原石雕刻而成,在花蓮地區更是相當罕見,因此彌足珍貴。昭和10年(1935),當時土地公還是石頭原型,坐落在大葉欖仁樹下坐西向東,是一間很小很小的廟。民國77年(1988)中山路拓寬,陳炎枝老先生與吳美燕女士,召集社區長輩共同籌資興建伯公廟,將石頭雕刻成今日樣貌。
國慶里福德廟從昔日農業時代至今,一直是國慶里、國興里一帶民眾的信仰中心,也被視為地主神,更是社區居民的精神寄託。每個月16號居民都會叫辦桌團圓聚餐,最起碼三桌,農曆二月初二和農曆八月十五日,伯公生日會有六桌,八月十五是「秋報」,早上8點是農耕儀禮中最重要的儀式活動,除了是月神的生日外,也是伯公生日,會請帝君廟道士來,拜完12點吃辦桌;廟方還會安排布袋戲演出酬神,並祈求明年有更好的收成。此筆詮釋資料配合「客迴東鐵──花蓮鐵道上的客庄昔日」展覽,為花蓮地區具有客家族群元素的特色地標。此檔展覽「客迴東鐵」從客家族群的角度出發,重新詮釋花蓮鐵道對於客家人的意義。曾是半個世紀與客家人密不可分的產業,卻成為不被新一代年輕人所熟悉的歷史──「花蓮鐵道上的客庄昔日」,沿著軌道走入時光逆流,找回時代與時代之間的連結。

下載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國慶里福德宮 / 撰寫者:蔡穎璇 / 描述文字授權:CC0 / 建檔單位:花蓮縣文化局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Place&id=264835
描述文字授權: CC0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族群與語言
建檔單位花蓮縣文化局
免費進場
所在地-緯度
24.001327
所在地-經度
121.590241
是否開放
撰寫者
蔡穎璇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