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雲林北港朝天宮三川殿龍虎門的長枝八角藻井

雲林北港朝天宮三川殿龍虎門的長枝八角藻井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

雲林北港朝天宮三川殿龍虎門的長枝八角藻井

三川殿為陳應彬(1864-1944)所建,三川殿的木結構被視為臺灣寺廟之典範。龍虎門出現長枝八角藻井,運用複雜而困難的木結構斗栱技巧。朝天宮這2座扁長形八角結網,為臺灣首次出現,具有極高之建築史研究之學術價值。

朝天宮三川殿龍虎門的長枝八角藻井,是臺灣寺廟藻井中,最為複雜的設計之一,運用了複雜而困難的木結構斗栱技巧。先從長方形的樑框,抹邊成八角形,長邊再出4支斗栱,短邊出2支斗栱,每支斗栱出挑之後,再出斜栱放射成樹叉狀,三跳後轉成肋樑式的「陽馬板」,最後集向頂心,上面雕雙鶴,是臺灣首次出現作品,其難度關鍵在於斗栱角度必須非常精準,深具建築史研究學術價值。 

【匠師資訊】

陳應彬是出身台灣的「大木匠師」,清同治三年(西元1864年)生於現在新北中和區。他的父親陳井泉和家族中不少長輩都是木匠,他在家裡排行老么,上頭有四位哥哥。


從日治時期明治四十一年(西元1908年),主持北港朝天宮的重建,並陸陸續續修築了大稻埕慈聖宮、朴子配天宮、貢寮澳底仁和宮、豐原慈濟宮、臺中旱溪樂成宮、臺北保安宮、木柵指南宮…等。其中尤以媽祖廟最多,所以也被奉為專修媽祖廟的匠師。後陳應彬逐漸發展出屬於自己的建築特色和風格,加上其長子己堂、次子己元,和幾位有名的徒弟像是廖石成、黃龜理…,共同構成一派匠師的系統,一般都稱作「彬司派」。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
建檔單位班馬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撰寫者
班馬傳媒
創作者
陳應彬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2019/4/15
媒體類型
照片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