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香蘭聚落中央、南迴公路東側有主祀神農大帝的福農宮,原為土地廟,廟中尚保有著「東南猴仔蘭」供祀土地公的石碑,廟雖小,卻是太麻里鄉唯一起源於日治時代的寺廟。猴仔蘭土地公碑是臺東縣內日治時代少數僅存之碑文,也是客家人開拓舊香蘭的歷史見證。猴仔蘭原為恆春阿美族聚落,日治時代來自新竹、苗栗等地北部的客家人移入拓墾,常與阿美族人爭地,日警為了避免爭端擴大,協調阿美族人遷到南方,建立新香蘭聚落,原舊社所在遂成為客家人聚落,成為舊香蘭,戰後又有高屏等地客家人遷入。民國50年(1961),村民將小廟改建為福農宮,並增祀神農大帝,民國91年(2002),福農宮再度改建,新廟建成後,碑文重新上漆,供俸於左側神龕。此篇詮釋資料主要參考《日出臺東-南迴綠島文化景觀》一書。此書由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於2010年出版,主編為趙川明、林韻梅、林榮登。全書分為兩部分,前半部為南迴篇,後半部為綠島篇。南迴篇囊括的行政區包括太麻里、大武、金峰、達仁四鄉,綠島書寫範圍囊括全島。本書透過不同篇章,一一呈現該南迴綠島地區豐富且獨特的文化底蘊,包括在地相關之人物、歷史事件、自然地貌、宗教信仰等,期讓讀者了解南迴綠島地區之珍貴與獨特性,連結、再現土地與人民的歷史記憶,並透過本計畫之數位化效果,提供民眾收存取用,以達全民共創的目的,最後落實臺灣文化DNA之推廣與使用。本計畫鼓勵共創共用,然請尊重原創者文字本意,圖檔亦請勿任意切割使用與散佈。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