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阿朗壹古道

阿朗壹古道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阿朗壹古道位於省道台26線未通車段,臺東縣達仁鄉南田村至屏東縣牡丹鄉旭海村之間,是恆春卑南道的其中一段。阿朗壹古道原本是恆春半島與後山地區原住民部落間打獵、商貿、遷移…等的濱海石礫小徑,康熙年間已有文獻記載有這條道路。光緒3年(1877),恆春知縣周有基將小徑沿線拓寬整修,稱為「恆春卑南道」,由恆春東城門出發,到臺東卑南。同治13年(1874)牡丹社事件後,因「崑崙坳古道」與「楓港卑南道」路途險障重重,故在「三條崙古道」開拓前,此道在數年間為前往後山的重要官道。昭和11年(1936)通車的臺東–恆春汽車道,就是沿此古道修築。近年公路總局計畫在古道路廊闢建台26線未通車段,引起環保團體的抗議,目前部分路段被劃入旭海觀音鼻自然保留區,受相關法規的管制保護。此篇詮釋資料主要呈現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出版於2010年之《日出臺東-南迴綠島文化景觀》一書,主要呈現南迴、綠島各地之文化景觀。《日出臺東-南迴綠島文化景觀》由趙川明、林韻梅、林榮登主編,全書分為兩部分,前半部為南迴篇,後半部為綠島篇。南迴篇囊括的行政區包括太麻里、大武、金峰、達仁四鄉,綠島書寫範圍囊括全島。 本計畫鼓勵共創共用,然請尊重原創者文字本意,圖檔亦請勿任意切割使用與散佈。

下載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阿朗壹古道 / 撰寫者:林立欣 / 描述文字授權:CC0 / 建檔單位: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Object&id=263392
描述文字授權: CC0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空間、地域與遷徙
建檔單位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
資料來源
日出台東:南迴.綠島文化景觀
撰寫者
林立欣
創作者
趙川明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2010/12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