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金樽陸連島

金樽陸連島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東河村金樽漁港以南有一段約二公里長的沙灘,砂質頗細,金樽陸連島就位在其間;海岸公路下的崖壁還有海蝕門的景觀,證明此地在過去也曾受海水侵襲。
海水退潮時,伸入海洋中的沙洲,將陸地與海中狹長岩塊連成一氣,這樣的地理景觀叫做陸連島。陸連島的存在,可以提醒人類,想要維護海岸不受海浪侵蝕,在岸邊丟消波塊,既破壞景觀又未必有成效,陸連島的形成,建築幾段像岩塊一樣與海岸平行的離岸堤,大自然會在堤和陸地之間形成沙洲,也就保護了海岸。
金樽的居民多為漢人,該地漁港在日治時期以捕飛魚為主,海岸邊有定置漁場專門捕捉、醃製飛魚的作坊,在地人稱為「飛魚罾」,與豐里、三和的「鰹仔罾」齊名,惜目前已無人繼續經營。
上述文字摘錄自2009年由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出版之《日出臺東-東海岸文化景觀》,由趙川明、林韻梅主編,意在透過與地方文史工作者的座談與實地探勘,凝聚共識,以東海岸地文化地景為全書主軸,勾勒出與東海岸相關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以及景觀資訊。全書考證詳實,因此,本計畫鼓勵共創共用,然請尊重原創者文字本意。

下載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金樽陸連島 / 撰寫者:張簡新卉 / 描述文字授權:CC0 / 建檔單位: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Object&id=263324
描述文字授權: CC0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空間、地域與遷徙
建檔單位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
資料來源
日出臺東:東海岸文化景觀
撰寫者
張簡新卉
創作者
趙川明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2009/12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