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57年(1968),臺大地質系與考古人類學系合組「八仙洞考古發掘隊」,從潮音洞開始,繼之在乾元、海雷、永安等洞試掘,此次發掘所得遺物,共有石器3000多件、骨角器112件以及許多獸魚骨,以潮音洞發掘所得,最為豐富。這些遺物,經研究確定為舊石器時代晚期,學者李濟博士命名為「長濱文化」。民國58年(1969),潮音洞展開考古挖掘,文化層分兩層,下層屬於舊石器時代,上層屬於新石器時代。民國97年(2008)9月起,臺東縣政府委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副所長臧振華博士,組成考古團隊,再深入洞穴考古,距民國57年(1968)的考古已逾40年。此次考古工作,在八仙洞遺址發現了7處新的洞穴,使八仙洞的洞穴數目達到24處。東海岸舊石器時代晚期的文化遺址,尚有成功鎮小馬海蝕洞遺址。
本文字摘錄自2009年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出版之《日出臺東-東海岸文化景觀》,主編為趙川明、林韻梅。透過實地勘查與座談,凝聚共識,呈現東海岸文化地景以及人民與土地歷史的連結,突出在地珍貴特性。本書考證詳實,因此請尊重原創者文字本意,圖檔亦請勿任意切割使用與散佈。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