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菩提寺

菩提寺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菩提寺位於池上鄉福文村靜安路伯公巷,在玉清宮附近。正中央是大雄寶殿,供奉釋迦牟尼佛,左為大悲殿,供奉觀世音菩薩,右為地藏王殿、開山祖堂;寺院右側有功德堂、納骨塔、齋堂。菩提寺開山住持為宏省尼師,俗名陳老翼,西元1967年購得原名「菩提禪寺」的草庵,西元1968年完成大悲殿,其後八年陸續建成,民國62年(1973),改名「菩提寺」。民國75年(1986),為了解決池上地區部分居民的急難困苦,菩提寺籌組功德會,除了提供緊急急難救助外,還利用佛誕節頒發獎助學金給池上鄉各中小學生。民國81年(1992)、民國84年(1995),臺灣省政府頒發「興辦慈善事業成果優異」獎狀。另設有念佛會,為往生者助念,及組團到外地聽經的活動。此篇詮釋資料參考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出版的《日出臺東-縱谷文化景觀》。此書出版於2011年,趙川明主編,是繼《日出臺東-東海岸文化景觀》、《日出臺東-南迴綠島文化景觀》等系列的第三本,為臺東的人文、自然、歷史、產業等景觀特色做了詳實的介紹與紀錄。縱谷地區地形狹長、文化與族群多元,目前生活於此地區的族群主要有平原地區的阿美族、平埔族與漢人,隨之而形成的宗教信仰、文化、產業特色亦相當多元。本計畫鼓勵共創共用,然請尊重原創者文字本意。

下載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0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民俗與宗教
建檔單位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
資料來源
日出臺東:縱谷文化景觀
撰寫者
游力達
創作者
趙川明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2011/12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檔案授權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