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錦園(新開園)

錦園(新開園)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錦園社區原名新開園,為西拉雅平埔族人移墾而成的部落,最遲,在光緒初年,新開園就已形成部落。平埔族人熟悉水田技術,清光緒4年(1878)新開園的平埔族人與來自恆春的阿美族人合作修築新開園圳,引新武呂溪水灌溉萬安、新開園農田百餘甲。新開園也是臺東境內縱谷地區漢人最早入墾的部落,光緒3年(1877)福建巡撫丁日昌在廣東設立招墾局,招募大量潮民(客家人),其中一批便入墾新開園。新開園為進入縱谷地區中段的門戶,地理位置重要。光緒22年(1896)5月,日軍登陸臺東,清軍300人死守新開園10日方為日軍所破,新開園為臺東清軍抗日最後據點。戰後,新開園改民為錦園村,村內客家人佔多數,但日常語言以閩南語為主。此篇詮釋資料參考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出版的《日出臺東-縱谷文化景觀》。此書出版於2011年,趙川明主編,是繼《日出臺東-東海岸文化景觀》、《日出臺東-南迴綠島文化景觀》等系列的第三本,為臺東的人文、自然、歷史、產業等景觀特色做了詳實的介紹與紀錄。縱谷地區地形狹長、文化與族群多元,目前生活於此地區的族群主要有平原地區的阿美族、平埔族與漢人,隨之而形成的宗教信仰、文化、產業特色亦相當多元。本計畫鼓勵共創共用,然請尊重原創者文字本意。

下載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0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空間、地域與遷徙
建檔單位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
資料來源
日出臺東:縱谷文化景觀
撰寫者
游力達
創作者
趙川明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2011/12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