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溪州舊糖鐵

跟溪州舊糖鐵有關的相片,共2張
跟溪州舊糖鐵有關的相片,第1張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溪州糖廠所屬的農場有七處,即溪州、圳寮、水尾、九塊厝、尤厝、中西、二林,範圍涵蓋今天的二林鎮、竹塘鄉、大城鄉與溪州鄉,總面積計有一千一百七十二公頃。除了專屬的農場種植甘蔗以外,也獎勵民間種植,主要推廣誘因有:蔗農子女免費搭乘糖鐵通學、公地放領、發放農貸、改進技術、地籍整理…等。 溪州糖廠在日治末期時,蔗糖的年產量已達六萬公噸,蔗田有七千公頃;戰後初期,因糖廠廠房受損,處於半營運狀況,農民對此都抱著觀望態度,種甘蔗意願不高,經過積極推廣後,增加到六千六百多公頃。1949年後,國際糖價漲落無常,蔗農收益不穩定,又本區是二期水稻區,農民大多選擇種稻,致使甘蔗推廣不易,製糖原料呈現短缺現象,1954年6月16日,溪州糖廠關閉,改併入溪湖糖廠,本區所產之甘蔗也改運溪湖糖廠製糖。 原本的糖鐵穿梭在七個農場之中,全長共118公里之多,軌距都是762毫米的「五分車」,其中營業線約有40公里,專業線約有80公里;專業線分佈於鄉間原料區,地多偏僻,僅供運送甘蔗之用,營業線大多貫通人口較密地區,與地方交通有密切關係,同時兼辦對外營運之客貨運輸業務,並將全臺各糖廠所屬的鐵路連貫南北,成為縱貫線之補助線。 1940年代這條糖鐵的營業線是由東向西,從田中站起經外三、鎮平、田尾、北斗、溪州、竹塘,然後分為二線,北線到二林,南線到大城,全長共40公里,在二戰後初期,提供民眾不少方便,直到後來員林客運在此地區建立起方便的公路交通網之後,糖鐵便逐漸沒落。從1968年10月至1975年7月間,縣內包括彰化及溪湖二個糖廠所經營的客貨運路線全部停辦;二林至田中線則在1970年11月5日停辦。 1977年、1978年間陸續將二水線、田中線的鐵軌拆除,二林線也於1991年左右拆除,原本市區段的鐵路變公路,鄉間部份鐵路變田園,溪州糖廠至此已徹底走入歷史。如今還能在溪州公園附近的路面上看到糖鐵鐵軌的蹤跡,其他時間只有冬季甘蔗採收期,才能見到載運甘蔗的小火車獨自行駛在田間的鐵道上。

下載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溪州舊糖鐵 / 撰寫者:許雯淇 / 描述文字授權:CC0 / 建檔單位: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Place&id=262121
描述文字授權: CC0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產業與經濟
建檔單位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
所在地-地址
彰化縣溪州鄉溪州公園
別名
五分車
免費進場
所在地-緯度
23.851183
所在地-經度
120.49245
是否開放
參考資料
洪長源,《溪州鄉情》,彰化:彰化縣溪州鄉公所,1995。 洪慶宗,《鐵道風情錄:田中中路里的故事》,彰化:彰化縣文化局,2009。
時間分期
民國民初時期/臺灣的日治時期昭和年間
撰寫者
許雯淇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