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田中老街

田中老街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田中老街位在員集路和直通火車站的中州路一帶,至今仍保存著不少日式街屋。田中老街有所謂「舊街仔」和「新街仔」之分,最早的「舊街仔」是沙仔崙街,是一處以農業生活型態為主的街肆,後因沙仔崙街遭受兩次大水災與火災,幾乎全毀,居民被迫遷移至田中火車站附近,形成所謂的「新街仔」,商人也紛紛來此開設油車店(榨油行)。 田中鎮位於彰化縣東南隅,舊地名為「田中街」、「田中庄」、「田中央庄」等。清康熙初期,先民從福建省漳州及泉州來台,沿濁水溪而上,在濁水溪南岸下船定居所形成的聚落稱為西螺,而在北岸定居的聚落則稱為東螺。其中有少數先民選擇在東螺的東邊定居,形成一個小市街,當時稱為「悅(粵)興街」,相傳此處即為田中鎮最早之發源地。據傳道光18年(1838)6月下旬下了連續三天三夜的豪雨,導致山洪暴發,濁水溪氾濫致使北邊堤防崩塌,流失了數萬公頃的土地,而當時的悅興街也淹沒在大水中,因此先民輾轉遷移至「沙仔崙街」避難,也就是現在田中鎮的沙崙路一帶,漸漸形成另一條市街,即是現在的「舊街仔」。 明治31年(1898)到隔年之間,沙仔崙街附近共發生了三次的大災難,包括兩次水災與一次的大火,水災沖毀沙仔崙街之街道與建築,而火災更造成沙仔崙街的木造建築嚴重毀損;明治33年(1900)時民眾得知日本殖民政府要在沙仔崙街的東方兩公里處(今田中火車站)興建縱貫鐵路的消息,因此沙仔崙的地方仕紳陳紹年率領災民開始往新街(今北路里、東路里、西路里)遷徙,而後形成的市街則稱為「新街仔」,亦即現今的田中老街。

下載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田中老街 / 撰寫者:郭立媛 / 描述文字授權:CC0 / 建檔單位: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Place&id=262117
描述文字授權: CC0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產業與經濟
建檔單位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
所在地-地址
彰化縣田中鎮田中老街
別名
新街仔
免費進場
所在地-緯度
23.857762
所在地-經度
120.585763
是否開放
參考資料
王貞富,《彰化縣田中鎮文化資產資源手冊 : 關於二十二個里的文化資源》,彰化市:彰化縣文化局,2009,頁30、39。 王麗文,〈米倉、風土、田中央─彰化田中小鎮的故事〉,《源雜誌》102期,(新北:台灣電力公司),2013.11,頁70-77。
時間分期
清朝康熙年間/臺灣的清領時期
撰寫者
郭立媛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