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水烏龍、紅烏龍、烏龍紅茶三者的名稱容易讓人混淆,但實際上是完全不同的茶類,紅水烏龍茶主要是指台灣在1980年前傳統凍頂烏龍茶的做法,主要產製於南投縣鹿谷茶區的凍頂山區一帶,採摘較成熟的葉菁,以重發酵、重焙火的方式,製程繁複完整,毛茶茶湯為金黃色,烘焙後的茶湯色澤呈現成紅色。以喉韻十足為最大特色,明顯的焙火韻味與香氣令人沉醉。
自1980年代以後,由於高山茶的興起,以及與講究外型的風氣,市場消費者導向使得凍頂茶菁愈採愈嫩,萎凋與發酵愈來愈顯不足,失去原本該有的特殊風味及口感,早期凍頂烏龍茶「甘、香、醇、厚、順」等五大特色也日漸流失。
已故詩人茶藝家季野於1980年代中期,在南投縣鹿谷鄉凍頂、鳳凰、永隆等地,與資深茶農合作,採摘、施肥、萎凋、炒菁均嚴格要求,以「萎凋得宜,走水合理」的中重度發酵茶品,加以精製焙火,製成具備「紅香、紅水、酵香」特色的傳統凍頂烏龍茶,為了與現今清香型的凍頂烏龍茶做區隔,而於1987年正式命名為「紅水烏龍」公開發表。
季野認為凍頂烏龍茶需細心焙火精製,才能完全展現應有的品質與風味,茶湯色澤金黃明亮,香氣介於花香與果香之間,入口湯質細密甘醇,成茶耐於久存,此即紅水烏龍魅力所在。紅水烏龍的誕生,正是對高山茶興起後,市場上普遍追求輕發酵茶品的一種反思。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