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在距今約70年前的臺灣博覽會,其目的就是期待全島各行各業各階層的人均可以來參觀,所以展覽會之前後或期間所印製發行的精美地圖,就是要讓全民均可以容易懂且實用,不論其知識水平或 學歷高低。故在那個時期1930~1940年間,台灣島內出現了許許多多的鳥瞰圖。鳥瞰圖所呈現出的地圖內容最為平易近人,不僅以空中俯瞰或鳥瞰 透視的繪製方式,以及由豐富色彩的表現方法來呈現當時臺灣全島、或一地理區域、或一堡郡街庄等行政區內山岳、平原、河川、海岸等自然環境的地形起伏,而且也以淺顯易讀的圖例或文字,來呈現圖上這塊地理區內的重要山岳、林業、漁撈、河海等地的重要物產或名產、觀光名勝、海水浴場、高爾夫球場、燈塔、各類河運、海運、路運交通運輸網絡,以及造型不同的海上船隻與路上交通工具等豐富人文資訊。此類鳥瞰圖因採取空中俯視角度,所以與實測圖有所出入,其比例與方位大多有扭轉變形過,但其圖上所記載的 資訊,是一般採垂直投影的實測圖所無法表現出來的,諸如建築物側面立體測繪型態、城市街肆與外圍農村地域的空間關係、自然環境的三度空間起伏變化等等。目前所發現到與台灣博覽會有關的鳥瞰圖約有六張,其中又以大窪四郎所繪製之《大台北鳥瞰圖》最為精彩。該地圖因為與博覽會有關,所以其背面附有「臺灣博覽會的概要」、「臺灣博覽會案內─ 第一會場、第二會場、大稻埕分場、草山分館」、「臺灣博覽會會場配置圖」、「臺灣博覽會一般或團體觀賞者搭乘交通運輸的優待方法」等內容外;更將當時台北市境內的64町、10個郊外農村的空 間對照給標示在前面的鳥瞰圖中,而且還附有1934年12月台北市的戶數人口資料,並利用一千餘字來簡述台北市的概況、2500餘字來說明台北市的沿革歷程。本圖利用近 408筆代表當時認識台北市之各類資訊,構思成地圖正面的「大台北鳥瞰圖」。全圖的構圖核心為台北城內正在舉辦博覽 會之所在,利用斗大明顯、感覺可隨風飄逸之空中大氣球與旗幟海報,來顯現出台灣博覽會第一會場(公會堂與今中華路一帶)、第二會場(台北新公園附近一帶)、大稻埕分場、草山分館之地理空間位置。此外,該地圖利用不同顏色、文字註記圖框來呈現出台北市的自然與人文風貌,諸如町名、著名會社、著名公共建築等;然該地圖最值得欣賞之處在於其表現淡水河畔上的橋樑造型、馬場町練兵場、水道町競馬場、臺灣神社、草山至頂北投與新北投一帶的山勢起伏、觀音山的凌雲禪、內臺定期飛機、遊覽飛行、淡水河中的點點帆船、高砂麥酒工廠與鐵道部的高聳煙囪、綿密流經台北東側的水圳等等。此外,該地圖對於台北城內的臺北醫院、臺北公園、博物館、總督府、總督官邸、郵電電信局、公會堂、臺灣日日新報、高等法院、地方法院、軍司令部、第一高女、第一師範、觀測所、度量衡所、台灣銀行、臺灣電力株式會社、三井會社、菊元百貨、小南門、南門、東門、北門、橢圓公園、南警察署、台北信用組合、電話交換局、圖書館、巴會館、成淵學校、鐵道飯店、商工銀行、台北車站等建築物或機關用地,皆繪製得栩栩如生、且相當具有立體空間感,有如觀者爬上新光摩天展望台 、101摩天大樓,或搭乘飛機、熱汽球往下去俯瞰般。該地圖於博覽會十月十日開羅前的一個多月就已經印刷發行,由日本內地的專業印刷廠負責印刷,新高堂書店、其他著名書店、物產店、旅館、菊元百貨等地點均有販售,定價為 五十錢。1994年元月台北南天書局以原尺寸大小、原色、原內容正反面一同複製出版。此地圖可說是目前台灣島內有史以來繪製最為精彩的旅遊導覽地圖之一。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