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圖可被視為1884年四月~1885年三月清法戰爭,在基隆港灣、大小基隆市街、暖暖、月眉山、獅球嶺、仙洞等所有地方之濃縮版小比例尺之「軍用彩色實測地形圖」。據相關史料顯示,在當時由於清法爭執不下的期間內,法國為爭取談判之籌碼,即醞釀奪取港口做為抵押品,以逼迫清帝國妥協,因此海軍李士卑斯(J.Lespes)少將奉命派情報艦偵查清帝國之港口,其中包括臺灣的基隆與淡水。據推測此地圖即是在當時所存留至今之歷史證物之一。在 1884年 4月13日,來到基隆偵查之法軍船艦,除由外海寮望觀測基隆港灣、市街與後側之重要地形、地物外,也派員登岸上山到至高點寮望,以繪製此「軍用彩色實測地形圖」,其中以偵察清軍之炮臺軍事設施為主,故該地圖上對於為在二沙灣、三沙灣、仙洞、仙洞鼻、白米甕、社寮等地之炮臺均有詳細之調繪。然在當時法軍藉口欲進入清軍各炮臺時,被守軍阻止。法艦指揮官以採購煤炭不成與遭受清兵污辱等藉口,揚言不惜動武。基隆守軍屈服,以煤炭交由英國洋行轉賣法籍船艦炮臺清兵也登艦道歉。此次偵查後,李士卑斯除了調繪出相關之實測地形圖外,也從中得知,通傷口岸基隆一帶煤礦質量優良,物資補給無虞,港灣防務薄弱,而且可以安全停泊大量船艦,並評估佔領後不需留守大量兵力,遂向法國政府建議佔領基隆。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