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山寺祖師公廟是鹿谷鄉鳳凰、永隆村民的信仰中心;廟左門題有「萬年亨衢」字樣,右門題有「山通大海」字樣。迄今已有二百多年歷史,現貌於1991年修建完成。
鳳凰村以清制八通關古道之開闢而開發,因鳳凰眼與萬年亨衢而馳名、又有凍頂烏龍茶而聲名遠播。鳳凰山寺位於鳳凰村廟口巷10號,係祀奉陰那山慚愧祖師,嘉慶年間(1780年)莊阿昧由福建帶著慚愧祖師香火,率其同伴數十人由福建渡海來台,至鹿谷鄉頂城庄,搭建草廬,設座祭拜,安奉慚愧祖師香火,以此為守護之神,在當地從事開荒墾拓。因為屢顯神靈,且諸神靈護佑、靈驗異常,因此村民合議建廟,以土塊為主建材。
同治13年(1874)清廷派福建總兵吳光亮為統領,開闢中部橫貫道路,清軍紮營頂城,祖師佑其開山撫番成功,中路開通後,其兄吳光忠贈匾「佑我開山」,
同治13年(1874)日軍藉事端進襲牡丹社,欽差大臣沈葆楨奏請開山撫番,中路乃以福建省福寧總兵吳光亮為統領,自光緒元年(1875)正月起,開始由林圮埔東進,二月七日由頂城開工,直抵鳳凰山麓,從此入山至璞石閣,全程計265里,此即為八通關古道。開路期間,為求順利進行,吳光亮之弟吳光忠乃割香於大坪頂祝生廟,創建本廟,光緒元年(1875)二月贈匾「佑我開山」。後來吳光亮原有修廟之議,委由林吃來、黃玉山、黃水秀等籌建,結果因職務調動款額不足而無法完成,乃以木造建廟。戰後,於1953年由村民集資重修,現貌則於1991年修建完成。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