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尾堤防位於西螺大橋北岸的彰化縣溪州鄉,東接二水鄉、西接竹塘鄉,標高32公尺,現由經濟部水利署第四河川局管轄。
整治前的濁水溪有多條分流,如東螺溪、西螺溪、虎尾溪等,這些分流在濁水溪沖積扇形成「辮狀亂流」,洪水氾濫,雖清代曾進行整治工作,但因嚴重水患而失敗告終。日治時期大正年間,台灣總督府成立「濁水溪治水工事事務所」,於大正6年(1917)年起至大正9年(1920)間,於濁水溪沿岸興建堤防,上起濁水(南投縣名間鄉)下至下海墘(大城鄉台西村),堵截東螺溪、虎尾溪,並將兩溪的水導流至西螺溪,即為現在我們所稱的濁水溪。其中的水尾堤防即是在此期間內修築而成。
現今自西螺大橋北端往下游方向,約有一公里長的堤防,是水尾堤防的延伸區段,作為倒流功能的「內堤防」,是為了將溪水引向河道中央,避免溪水直接沖向正式堤防造成毀損,以保障附近住戶安危。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