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野牡丹

野牡丹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因開發計畫頻繁,大肚山原生植物棲地嚴重被破壞,原始森林已消失近百年。台中市文山社區大學師生有鑑於大肚山長年乾旱少雨,適合食草動物愛吃的灌木、草叢生長;有刺植物可以減少水分散失,在乾旱氣候區有明顯的競爭力;再加上大黍草、香澤蘭等外來種植物紛紛入侵廢耕農園與保安林,造成生態劣化,師生長期進行在地植物調查、推動大肚山原生植物復育,希望能為大肚山生物多樣年性保育工作努力。


野牡丹(學名:Melastoma candidum D. Don),為野牡丹科野牡丹屬的植物,主要為低海拔向陽面地區,多生長於山坡松林下和開闊灌草叢中。花期5-9月,果期10-12月。因野牡丹在眾多野花之中,最為綺麗頗有牡丹的雍容華貴,故而得名。是台灣常見灌木,植株高可達1.5公尺高。台灣分布於全島低海拔的山野、次生林中,為「酸土指示植物」。即野牡丹叢生所在,該處就是酸性土壤。喜好全陽,潮濕、稍具酸性、排水良好的土壤,可用嫩枝仟插或用種子繁殖。在大肚台地主要從平原區到台地山頂,凡屬向陽開闊面的草生地,均可見其生長,因其花大容易吸引注目,可謂大肚台地的草原生態系之后。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野牡丹 / 撰寫者:蔡靜宜/蔡志忠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Event&id=261274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生物、生態與環境
建檔單位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地點-縣市區
臺中市
撰寫者
蔡靜宜/蔡志忠
時間起
2019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