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罹患煤煙病之茶樹。
茶煤病主要危害葉片,枝葉表面初生黑色、近圓形至不規則形小斑,後擴展至全葉,致葉面上覆蓋一層煤煙狀黑霉,發生煤煙病位置通常可見粉蝨類、介殼蟲、蚜蟲等。嚴重時茶園污黑一片,僅剩頂端茶芽保持綠色,芽葉生長受抑,光合作用受阻,影響茶葉產量和品質。
茶煤病的病原多以菌絲體和分生孢子器或子囊殼在病部越冬。翌春,在霉層上生出孢子,借風雨傳播,孢子落在粉蝨、介殼蟲類或蚜蟲等昆蟲之分泌物上後,吸取營養進行生長繁殖,且可通過這些害蟲的活動進行傳播,以上害蟲常是該病發生的重要先決條件,生產上管理粗放的茶園或蔭蔽潮濕,雨後濕氣滯留及害蟲嚴重的茶園易發病。
基本資訊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生物、生態與環境
建檔單位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