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化及蠻貊

跟化及蠻貊有關的相片,共5張
跟化及蠻貊有關的相片,第1張
跟化及蠻貊有關的相片,第2張
跟化及蠻貊有關的相片,第3張
跟化及蠻貊有關的相片,第4張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牡丹社事件後,促使清政府著手開山撫番的任務,招集墾民以開闢後山。繼同治13年(1874)末所開闢之北、南二條橫貫東西的通道,於光緒元年(1875)加開中路。由總兵吳光亮兵三營於同治13年(1874)十月,吳光亮率粵勇兩營駐紮集集,辦理開山撫番事宜,於光緒元年(1875)開始八通關古道開闢工程。便在開山途中留下不少紀念開墾的石碣,「化及蠻貊」便是其中之一。

        此石碣位在集集鎮廣明里特有生物中心東側的巷弄內,此處舊時為濁水溪北岸河畔舊路。「化及蠻貊」以行書字體刻在岩石上,旁碣文寫著:「欽命布正使銜署台灣兵備道陳方伯撫番開墾處」,末署:「大清光緒十三年春雲林撫墾局委員陳世烈題」。由於石碣代表著先開墾再施以教化,讓原住民也能接受文化薰陶的意義,同八通關古道見證清領、日本開闢後山、治理東、西的決心,故於1987年同屬八通關古道列入國家一級古蹟,現為國定古蹟。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化及蠻貊 / 撰寫者:張惠渝 / 描述文字授權:CC0 / 建檔單位: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Object&id=260667
描述文字授權: CC0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社會與政治
建檔單位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
撰寫者
張惠渝
創作者
自行拍攝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民國/戰後時期
媒體類型
照片
時間分期
清朝光緒年間/臺灣的清領時期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