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社事件後,促使清政府著手開山撫番的任務,招集墾民以開闢後山。繼同治13年(1874)末所開闢之北、南二條橫貫東西的通道,於光緒元年(1875)加開中路。由總兵吳光亮兵三營於同治13年(1874)十月,吳光亮率粵勇兩營駐紮集集,辦理開山撫番事宜,於光緒元年(1875)開始八通關古道開闢工程。便在開山途中留下不少紀念開墾的石碣,「化及蠻貊」便是其中之一。
此石碣位在集集鎮廣明里特有生物中心東側的巷弄內,此處舊時為濁水溪北岸河畔舊路。「化及蠻貊」以行書字體刻在岩石上,旁碣文寫著:「欽命布正使銜署台灣兵備道陳方伯撫番開墾處」,末署:「大清光緒十三年春雲林撫墾局委員陳世烈題」。由於石碣代表著先開墾再施以教化,讓原住民也能接受文化薰陶的意義,同八通關古道見證清領、日本開闢後山、治理東、西的決心,故於1987年同屬八通關古道列入國家一級古蹟,現為國定古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