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物件可以明確的知道此碑的質地為石造,那此石碑位於前殿兩對石雕蟠龍柱,及兩塊嵌於左右後廊的古石碑,此物件是在同治七年所重修的捐獻牌。可以清楚看到捐獻者的姓名均使用黃色顏料標註,而金額則是使用紅色顏料去註記。
【建物資訊】
陳家在民國六十六年與陳進通匠師一起負責新莊武聖廟之石雕.據黃老師所評價:作品完整度不輸陳家鼎盛時期的作品.尤其其中更有新一代師傅的參與代表了承先啟後的意義.
新莊武聖廟是北部地區最早的「關帝廟」,當地人稱為「關帝君廟」。
同治十年 (1871) 陳培桂《淡水廳志》有載:
關帝廟,一在廳治南門內,乾隆四十一年同知王右弼建。一在新莊街,乾隆二十五年貢生胡焯猷建,道光三年縣丞王承烈重修,咸豐三年械鬥燬,旋重建。
這段方志紀錄可知,「武聖廟」在清代是稱以「關帝廟」,且是國家認定的祠祀。新莊的關帝廟是由汀州永定籍貢生胡焯猷等於清乾隆廿五年 (1760) 所倡建,這也可從廟內文物、在後殿右邊過水廊上,清同治七年 (1868) 縣丞郭志緯所撰的重建木碑上記載:「……新庄開闢歷今百有餘年,自乾隆二十五年間,董事胡焯猷等建立武廟一間於米市街,此權輿託始之意也……」證明創建之歷史。胡焯猷是汀州永定籍客家人,為清代乾隆年間台北新莊平原之大墾戶,乾隆十三年 (1748) 與林作哲、胡習隆合組「胡林隆墾號」開發新莊北部平原,因此積累大量田宅庄業。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