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寫在珊瑚礁岩上的歷史》〈日本人課本中的鐘乳石〉

《寫在珊瑚礁岩上的歷史》〈日本人課本中的鐘乳石〉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寫在珊瑚礁岩上的歷史》〈日本人課本中的鐘乳石〉

本篇主要講述的是同樣都是鐘乳石,在台灣人跟日本人的眼裡看起來的差異,首先提到在1932年台北帝國大學理學農業部地質學教室出版的台灣地質寫真集中,有一張刊載屏東恆春龜仔用的石灰岩洞,書中特別介紹龜仔角擁有巨大的隆起珊瑚礁石灰岩,包括了石灰岩如何生成石灰岩洞,在什麼情況下會形成鐘乳石、石筍以及石柱,經過了一個世紀,雖然景物依舊在,但是現在的台灣人們看重的是美不美麗,以及這些鐘乳石的價值高低,作者認為鐘乳石固然有其價值的高低,形成的其他石灰岩地形也確實能夠讓人體會到鬼斧神工的大自然,但是當我們感到嘆為觀止以及秤量它的價值時,是不是該去探尋形成的原因,而不是一昧追求表象。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
建檔單位屏東縣政府文化處
取得對象
屏東縣公共圖書館
取得方式
借閱
撰寫者
葉晉嘉、顏秉誠、賴佑庭
創作者
劉還月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2015/12
ISBN
9789860467192
資料使用語言
中文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出版者
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
尺寸
23cm*27.5cm
材質
紙本
版本
初版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