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窯尾古井

窯尾古井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

烏特勒支堡為荷蘭時期為保護熱蘭遮城的外圍堡壘,西元1662年1月25日鄭成功軍隊攻破此地,荷人最終投降。烏特勒支堡即現在的安平第一公墓,此山崙有如一支倒覆的湯匙,顧安平人又稱「湯匙山」。

窯尾古井位於湯匙山東南方山腳下,在荷蘭時期就是烏特勒支堡駐軍的水源。湯匙山緊鄰海邊,鄭成功來臺後,部份軍民落籍在湯匙山之南,即今灰窯尾社部落。

窯尾古井的井壁最下層以老古石堆砌,應是早期先民來臺時砌築;第二層以荷蘭磚堆砌,第三層以鄭氏及清領時期的磚塊砌疊,第四層由日治及民國時期的磚塊堆砌,而後近代有人將老建築拆除後的荷蘭磚堆棧重修,因此呈現最上層也有荷蘭紅磚的外觀,多層內壁的堆疊見證古井的年代久遠。

窯尾古井因被位於安平公墓旁,平常少有人煙,因此帶有一些陰森且神秘的氛圍,過去曾流傳一些關於窯尾古井的靈異傳說。相傳當地居民早期家中有人過世要安葬在湯匙山或是要修先人的墳墓之前,必須先向弘濟宮的主祀神池府千歲焚香稟告,否則窯尾古井內的井水將會呈現明顯的混濁現象,曾讓在地人嘖嘖稱奇。又說,這口井雖位處纍纍墳墓之中,卻是一口「聖井」,性喜潔淨,淡水若碰到不乾淨「東西」會變鹹,如生理期女性,或造墓者碰觸等,此時即需由池府千歲出符淨化。

窯尾古井距今已逾三百多年,雖歷經滄海為桑田、海岸漸西移及週遭墳墓林立,但目前井水依然豐沛、清澈又甘醇,昔日是住民日常用水,現在仍是部份在地老人泡茶的甘泉。安平區公所每年端午節會在井邊裝設抽水馬達,免費提供民眾取得午時水。

安平區公所為彰顯古井的歷史意義,民國99年(2010)在入口處建造一座「窯尾古井」石坊,並鋪設石板路面以便於前往古井;由於井水依然豐沛,目前仍供居民日常飲用,井欄外圍裝置一層護罩,以避免垃圾雜物掉入,確保井水的清澈水質。


下載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窯尾古井 / 撰寫者:曾國棟 / 描述文字授權:OGDL 1.0 / 建檔單位: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Place&id=259777
描述文字授權: OGDL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空間、地域與遷徙
建檔單位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所在地-地址
臺南市安平區臺南所 (DA0150)漁港段 137地號
別名
聖井
事件
1662年荷鄭烏特勒支堡戰役
免費進場
所在地-緯度
22.998988
所在地-經度
120.160454
是否開放
所在地-名稱
灰窯尾社、湯匙山
相關人物
鄭成功
資料來源
曾國棟,《臺南府城古井誌》,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7。
時間分期
荷蘭時期(1624~1661)
交通方式
機車、汽車、公車
撰寫者
曾國棟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