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信仰地景-旗津天聖宮(口述歷史)

信仰地景-旗津天聖宮(口述歷史)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信仰地景-旗津天聖宮(口述歷史)


天聖宮由前旗津國小老師鐘永良創立。鐘永良原先擔任教職,在妻子陳姿蓉生育一男一女後,便一病不起,遍尋名醫均無果,偶然機緣下遇見屏東小琉球幸山寺廟公告知:「是聖母想找乩身建廟救世,若願替神明服務,便可不藥而癒」。

1982年農曆10月20日迎奉小琉球幸山寺的天上聖母金身,1984年農曆3月6日前往北港朝天宮領玉旨,賜名天聖宮。

初期,聖母金身安奉於旗津國小宿舍,後因香客眾多,1990年於旗津區旗津三路52號搭建臨時行宮奉祀;2002年正式動土興建廟宇,當時建廟一切順利,惟鐘永良請示聖母時,聖母盼龍位供奉輔佐聖母有功的十三太保,但虎位要供奉何神卻指示「天機不可洩漏」。

2003年,鐘永良突然病逝,眼見9月9日的金身開斧之日將臨,大家都還不曉得虎位為何方神聖,於是聖母降乩聖示鐘老師已修成正果,位列仙班,勒封為「鐘府元帥」,安奉於天聖宮虎位。2004年農曆11月16日,建廟落成入火安座大典,2007年農曆10月慶成謝土並舉行五朝祈安清醮。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信仰地景-旗津天聖宮(口述歷史) / 撰寫者:國立中山大學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Invisible&id=259359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人物與團體,民俗與宗教,空間、地域與遷徙
建檔單位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別名
旗津天聖宮
撰寫者
國立中山大學
資料來源
文化資源地理資訊系統http://crgis.rchss.sinica.edu.tw/temples/KaohsiungCity/qijin/64010009-TSG
所屬族群
閩南
主辦單位
旗津天聖宮
保存者/保存團體
旗津天聖宮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