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家俱街」,形成於戰後初期,地點在今基隆市仁愛區仁二路一帶。其街區在日治時期,原是日本人住的地方;由於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空襲、戰亂,許多房子被炸毀了,因此至戰後,許多人就需要買家俱。
戰後,可能是由阿四仔、阿興仔先賣家俱;後來,都是外面的人、或下港人,來這裡開店。早期,「基隆家俱街」的家俱,都是店家自己用木材釘製而成;後來,隨著人工、製作成本提高,都改由工廠先做好,再運送來販售。
1950年代(民國40年代)時,全基隆的家俱店差不多有30家。「基隆家俱街」各店家,則在1950年代、至1970年代(民國40-60年代),生意興隆。至1980年代(民國70年代)以前,是「基隆家俱街」最興盛的時期。那時,客人要買家俱,皆需先付現金,才能訂貨。
大約在1980、1990年代(民國70-80年代),八斗子、安樂區、瑞芳、五股大賣場一間間開出來,而且,後來又有外國一些著名組合式傢俱廠商,例如Ikea,進駐臺灣;在大賣場中,由於場地大、貨色多,價錢又便宜,慢慢改變了一般人到傢俱街採購傢俱的習慣。
「基隆家俱街」,因此慢慢沒落了。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