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基隆傢俱街

基隆傢俱街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基隆家俱街」,形成於戰後初期,地點在今基隆市仁愛區仁二路一帶。其街區在日治時期,原是日本人住的地方;由於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空襲、戰亂,許多房子被炸毀了,因此至戰後,許多人就需要買家俱。


  戰後,可能是由阿四仔、阿興仔先賣家俱;後來,都是外面的人、或下港人,來這裡開店。早期,「基隆家俱街」的家俱,都是店家自己用木材釘製而成;後來,隨著人工、製作成本提高,都改由工廠先做好,再運送來販售。


  1950年代(民國40年代)時,全基隆的家俱店差不多有30家。「基隆家俱街」各店家,則在1950年代、至1970年代(民國40-60年代),生意興隆。至1980年代(民國70年代)以前,是「基隆家俱街」最興盛的時期。那時,客人要買家俱,皆需先付現金,才能訂貨。


  大約在1980、1990年代(民國70-80年代),八斗子、安樂區、瑞芳、五股大賣場一間間開出來,而且,後來又有外國一些著名組合式傢俱廠商,例如Ikea,進駐臺灣;在大賣場中,由於場地大、貨色多,價錢又便宜,慢慢改變了一般人到傢俱街採購傢俱的習慣。


  「基隆家俱街」,因此慢慢沒落了。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基隆傢俱街 / 撰寫者:黃暐婷(亞洲數位典藏) / 描述文字授權:OGDL 1.0 / 建檔單位:基隆市政府文化局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Place&id=259320
描述文字授權: OGDL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產業與經濟
建檔單位基隆市政府文化局
所在地-地址
基隆市仁愛區仁二路一帶
免費進場
所在地-緯度
25.127603
所在地-經度
121.739183
是否開放
相關人物
阿四仔、阿興仔
資料來源
【圖片來源】 陳世一,2003年12月。《港都雞籠‧文化出航:基隆港人文拼圖調查研究》,頁:106。基隆市:基隆市文化局。陳世一拍攝   //  【參考書目】 陳世一,2003年12月。《港都雞籠‧文化出航:基隆港人文拼圖調查研究》,頁:106-107。基隆市:基隆市文化局。黃暐婷於2019年6月17日引述編撰
時間分期
戰後時期
撰寫者
黃暐婷(亞洲數位典藏)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