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田寮河面漂著浮木

  「田寮河面漂著浮木」照片,拍攝時間為1960年代(民國50年代),拍攝地點為基隆市田寮河面,由翁庭華提供,刊載於《基隆市信義區區誌》第21頁。照片中,大量原木漂浮在水面,並將一組組的原木以繩線固定,避免原木隨波逐流。

 

  1960年代(民國50年代),從東南亞進口的原木船很多,進港以後繫泊在浮筒;一根根原木從輪船上吊下來港中之前,原木會釘入一個深3、4寸的鉤環,吊下來時,鋼繩就穿過鉤環,將一端綁死。一排約有20、30根原木,一根原木,約一個人環抱的粗度、甚至更粗,長20、30尺。拖船一次可拖7排。

 

  由於進口原木數量龐大,從船上卸下來之後、直到載運到加工地點的期間,有一段長短不一的時間。所以,貯木池就成為暫時放置原木的地方。

 

  基隆港的貯木池有3處,供應進口原木的暫時貯放:(1)一般人最熟悉的是放置在「田寮港兩邊」的原木,中間留有一條小小的通道供小船行駛。(2)大沙灣海水浴場附近。 (3)西19號碼頭。

 

  原木進口數量很大時,上述3個貯木池水面上,經常都是滿滿的原木。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圖片來源】 信義區公所,1998年6月。《基隆市信義區區誌》,頁:21。基隆市:基隆市政府。翁庭華提供   //   【參考書目】 1.信義區公所,1998年6月。《基隆市信義區區誌》,頁:21。基隆市:基隆市政府。黃暐婷於2019年6月19日引述編撰 2. 陳世一,2003年12月。《港都雞籠‧文化出航》,頁:81、88-89。基隆市:基隆市文化局。丘國宣於2019年9月12日引述編撰
  • 撰寫者
    黃暐婷(亞洲數位典藏)
  • 創作者
    翁庭華(提供)
  •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1960
  • 資料使用語言
    繁體中文
  • 媒體類型
    照片
  • 出版者
    基隆市文化局
  • 時間分期
    戰後時期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