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銘傳,字省三,室號盤亭、大潛山房,1836年(道光16年)9月7日出生於中國安徽合肥市。他年輕時不僅放棄科考,還曾當過強盜;後來加入李鴻章的淮軍,對抗太平天國,獲得擢升,成為封疆大吏。
19世紀中葉,清廷為了平定太平天國,也有透過官民合資的方式,招募由洋人帶領、使用外國武器的傭兵,於是有了「常勝軍」,先後由美國人華飛烈(Frederick Townsend Ward)、英國軍官戈登(Charles George Gordon)率領。
淮軍與這批沿海的外國軍人關係密切,劉銘傳置身這樣的軍事環境,在後來1884年(光緒10年)中法戰爭時作出「棄基隆、守滬尾」的決定,與戈登「熟悉地形是一切的關鍵」這個原則一致。來臺擊退法軍後,隨後被任命為臺灣建省後第一任巡撫。
劉銘傳擔任臺灣巡撫的6年期間,開通臺北到基隆的鐵路、添購輪船、架設電報、設立郵政局、設立電燈、設新式學堂等。劉銘傳把他所理解的西化、現代化建設帶到臺灣,為其奠定相關基礎。
1891年(光緒17年),劉銘傳在保守派、北京中央的壓力下,辭去巡撫職位。於1896年(明治29年)1月12日,劉銘傳病逝於中國安徽合肥市,諡號壯肅。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