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君王堂」,創建於1890年(光緒16年),由道明會司鐸在堀井町(今之仁愛區文安里)山上興建聖堂;至1929年(昭和4年)才購得龍安街96巷10號的堂址。
遠在1626年5月12日,有西班牙籍道明會馬志烈會長,率領毛拉、毛烈、厄額他、雅新達等神父,由馬尼拉前來基隆,在港口唐人街建堂、開教;該堂於1630年被颱風吹毀,其後260年,教務等於荒廢。
至1890年(光緒16年),由道明會司鐸在堀井町山上,興建聖堂,繼續傳教;1895年(光緒21年/明治28年),教務始略見曙光,並在暖暖、四腳亭設立傳道所;1929年(昭和4年)購得龍安街的堂址,並在1932年(昭和7年)建堂,由桑吉士神父主持。
戰後,臺北監牧區成立,沈華良神父為該堂主任,邊通漢神父為其副手。
1958年(民國47年),原有的木造聖堂倒塌,遂將附近宣道所擴建為教堂;1967年(民國56年)春再次擴建聖堂。因地基不穩,同年10月7日夜間,全部又告倒塌,且壓損民房數間,賠償了事,沈華良神父退休。其後,聖堂再度被修復。
「耶穌君王堂」,在2008年(民國97年)9月1日,被市政府評鑑為危樓,予以停用。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