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絢爛的哨船頭〉

  〈絢爛的哨船頭〉一文,乃《滄海桑田話基隆》其一篇章,出版時間為1993年(民國82年)6月,刊載於《滄海桑田話基隆》第49頁至第54頁,由洪連成所著。

  〈絢爛的哨船頭〉一文,以基隆哨船頭為敘述的主題,區劃(上)、(下)2篇,介紹該地的歷史沿革;開篇即以1990年代(民國80年代)的哨船頭面貌,說到百年前的史貌、哨船頭名稱的由來、哨船頭的範圍。

 

  「哨船頭」名稱的由來,源自於清末時期,設塘汛哨所於小丘上,其可瞭望港外,故如此稱之。大基隆(仁愛區)與哨船頭的來往,必須靠渡船交通,後來架設木橋「義重橋」,故哨船頭前段又稱「義重橋頭」。

 

  日治時期,日人整理河道、截彎取直,築成運河。日人以哨船頭作為行政、金融、經濟中心,官衙、金融機關採現代化洋式建築;而商店街建築,則充分表現出日本風格,但保留閩南的亭仔腳。

 

  二次世界大戰,受到基隆大空襲等戰禍影響,哨船頭同樣不能倖免於難;戰後,經數年的復原工作,才復原完畢。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圖片來源】 洪連成,1993年6月。〈絢爛的哨船頭〉,洪連成,《滄海桑田話基隆》,頁:49。基隆市:基隆市文化中心。基隆市文化中心提供   //   【參考書目】 洪連成,1993年6月。〈絢爛的哨船頭〉,洪連成,《滄海桑田話基隆》,頁:49-54。基隆市:基隆市文化中心。李季庭於2019年6月18日引述編撰
  • 撰寫者
    李季庭(亞洲數位典藏)
  • 創作者
    洪連成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1993/6
  • 資料使用語言
    繁體中文
  • 媒體類型
    文件
  • 時間分期
    戰後時期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