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毛埤位於現在東西長約1公里,南北寬約2公里的蘭潭水庫,最初或許只是荷蘭人在1636年進入嘉義地區(當時稱諸羅山社)設行政公署與挖紅毛井時所建的小型埤塘,不似清治初期嘉義市北郊的北香湖。1717年,陳夢林主篡的《諸羅縣志》裡提到,「在縣北二里許,泉深地廣,盤曲三四里,縣治東北一帶之水歸焉。大旱不凅。1695年(康熙34年),番民合築陂於下流,名約『番仔陂』。」陳夢林還把「湖清荷簇,…人在香國中…」的番仔陂稱為「北香湖」,並在縣志裡將其列為諸羅六景之一。當時,並無提到東郊的紅毛埤。
日治初期在紅毛埤處留有一個大字碑叫紅毛埤庄,當時潭底是一片谷地,上面有村莊叫枋仔林。
到了1940年代,嘉義市民生用水增加,加上嘉義化學工場需要大量工業用水,由嘉義市水道擴張工事事務所土木技師山根長次郎規劃設計,於1942年3月在紅毛埤處動工興建蘭潭水庫,1944年3月完工啟用。此後,蘭潭水庫歷經多次修建,目前大壩的結構為混凝土心牆滾壓式土壩,水庫沿岸有環湖公路。
此照即枯水期蘭潭水庫的照片。
基本資訊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
建檔單位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