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具產業圍繞著臺灣漢人的廟宇祭儀而生。除神像雕刻,還有「繡莊」及「神轎」甚至神桌雕刻,各自成為專門的師徒體系;隨工商業的發展,佛具產業也有大規模的變化,製作、經銷不限於一時一地,可在異地工廠大量生產,也因此發展出「佛具批發」的專門商號。
嘉義市交通便利,佛具產業藏身大街小巷。在中正路、光華路交叉口,是佛具相關商號最密集的地方,也是地方上馳名的「佛具街」。此處位於清代嘉義縣城西門口一帶,西門以內緊鄰打鐵街、布街、米街;再向東、今天東市場附近,則有十字街、城隍廟、縣署等舊城核心;西門以外的區域有西門外街、牛墟等熱鬧市街,可以想像西門口的重要地位。
在1906年(明治39年)嘉義大地震,隨後嘉義市街進行改正,拆除城牆、截彎取直或新闢道路,奠定今天中正路、光華路的道路規模。這路口在日本時期相當重要,日本政府除了設置派出所(舊興中派出所),著名的「新高寫真館」亦於今天大興繡莊所在的轉角。陳澄波1934年(昭和9年)的作品《嘉義街景》正是描繪此處街景。今天在佛具街的路口,可以感受清代、日治、戰後不同時代,融合傳統及現代的風貌。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