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蘆洲神將-西營劉將軍

蘆洲神將-西營劉將軍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蘆洲神將-西營劉將軍

此張照片為張良銘先生於民國108年(2019)9月4日,在新北市蘆洲區保佑宮所拍攝的神將-西營將軍劉武秀,白面將軍扮相、白色營旗,與東營將軍張基清、南營將軍蕭其明、北營將軍連忠宮、中營將軍李哪吒合稱為五營將軍,是保衛廟境和地方重要的護法神。

保佑宮為蘆洲第一廟,早期為當地重要的信仰中心,宮內奉祀的池府王爺金尊至今已有300多年歷史,其源起於康熙年間(1660),福建泉洲來台先民陳氏攜眷渡海闢墾時,為保平安,恭請家鄉的池府王爺神尊隨行,後因信眾逐漸增多,於康熙41年(1710)捐獻興建一草廟,為其創立之始;後因應迎神廟會等習俗,成立第一個主神駕前曲館軒社清平社,民國68年成立保佑宮神將組,組裝神荼、鬱壘神將,之後於民國77年(1988)後陸續組裝東南西北四營將軍,並於民國89年(2000)將神將組變更為保佑宮神將會。

以廟宇為中心而發展出的廟會慶典活動,在台灣經常可見,在神明遶境時於神轎前方隨著北管或南管開道,高大威武的神偶,北部人稱之為「神將」,意為神明的部將,其稱謂因地域之別而有所不同,這些擔任神明侍衛工作的神將,跟隨其主神信仰與中國大陸移民一起移入台灣,在本地發展歷史悠久。其起源據文獻記載,宜蘭為台灣神將文化最早的發源地。清同治年間,宜蘭北管西皮(新路)與福路(古路)兩大派系的軒社拚場,後來雖演變為嚴重的械鬥事件,但在廟會迎神、酬神時各神將團體所屬的北管、陣頭彼此間爭勝的行為,也自此發展成為地方獨特的民俗藝陣競藝文化。

而在清雍正年間便有廣東及泉州人民前來開墾的蘆洲,其神將文化的發展也逾百年,累積至今已達兩百多尊,其數量、密度與精緻度為全台之冠,也因此蘆洲擁有「神將窟」之美譽,其著名的開基八大神將,約在日治末期、民國初年組裝,分別為善財童子、龍女、韋馱護法、伽藍護法、七爺、八爺以及甘輝、萬禮將軍。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蘆洲神將-西營劉將軍 / 撰寫者:新北市立圖書館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新北市政府文化局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Object&id=252992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民俗與宗教
建檔單位新北市政府文化局
管理者
蘆洲保佑宮神將會
別名
劉武秀、劉將軍、劉元帥、劉聖者
資料來源
呂江銘(2004)。蘆洲神將(上)神將文化閱覽卷。台北: 唐山出版社;呂江銘(2004)。呂江銘(2004)。蘆洲神將(下)神將藝術賞析卷。台北: 唐山出版社;蘆洲區公所。蘆洲市志,第十篇 宗教。檢自:https://bit.ly/2oPvi39;蘆洲區公所。新北市蘆洲神將文化祭。檢自:https://bit.ly/35H9lnl;鍾振坤、吳敏惠(2005)。蘆洲的大神將。台北: 綠色旅行文教基金會;簡秀珍。台灣歷史事件,爭勝競逐:西皮福路之爭與「軒園咬」。國立台灣圖書館。檢自:https://bit.ly/2oL8TUz;蘆洲保佑宮。檢自:https://www.baoyou.org.tw/aboutus/introduction
撰寫者
新北市立圖書館
創作者
張良銘攝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2019/09/04
媒體類型
照片
尺寸
大型
存放位置
蘆洲保佑宮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