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6年(明治39年)3月17日嘉義發生大地震,建物毀損嚴重,市民死傷慘重。災後立有震災記念石碑,為全臺首座地震紀念碑,係由當時與嘉義廳長岡田信興交誼深厚的嘉義書法名家莊伯容撰文。石碑額刻雙龍搶珠圖案,屬於中國石碑風格,在日治時代所製石碑中算相當罕見。石碑原立之處應非現在的嘉義公園內(1906年時嘉義公園尚未建成),直到西元2000年(民國89年)由玉山文化協會發現,最後於2001年(民國90年)3月,由嘉義市文化局加以恢復原貌,並安置於嘉義公園內現址。
石碑文字如下:震災記 粵稽舊史所載本廳下往時震災之大看,康熙二回,雍正一回,乾隆二回,道光同治年間各一回。惜乎文獻不乏,故其被害程度以及救恤方法,無由得知其詳。迨改隸後,又屢被是殃。就中,如明治甲辰十一月六日之震,頗稱劇烈。越三月十七日黎明,地復大震。北自雲林南亙月津,而本廳下實為其震源。爾後震動頻頻,民不安堵。翌月望前,烈震復繼之。其震度轉以嘉義為北端,東南波及十餘里。是厄史前後數回。壓死者千二百四十七,負傷者二千三百九十九,家屋之倒壞則有一萬千九百九十二戶之多。實為開臺未曾有之百殃,悲酸悽愴,非筆舌所能罄。幸蒙邑宰岡田信興閣下隨即申 政府,多方救助。善後是圖事九重特深軫念厚賜恩金下恤。旋差天恩之優渥,加以江湖樂善諸君子大寄同情,義捐累萬。鳴呼!天恩之優渥,真與雨露同深。況又政澤之周到,繼以同袍之仁慈,俾諸難民賴以免轉溝壑者寧非聖代之賜與!爰泐其顛末於石,以垂諸來今。
明治丙午季冬
羅山莊伯容謹撰并書
本照片應於1906年(明治39年)拍攝,左下為地震後市街的慘狀,右上為地震紀念碑原立之處,應非現在的嘉義公園內。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