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北回歸線標塔(第三代)

北回歸線標塔(第三代)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北回歸線標塔(第三代)

嘉義北回歸線是台灣重要的地標,自日本始建前後經歷5次的修建。

1908年(明治41年),日本人為慶祝台灣縱貫鐵路全線通車特別在嘉義市西南3.3公里處,北緯23度27分4秒51、東經120度24分46秒5的鐵道旁稻田中,設立一座大型的北回歸線標,為第一代北回歸線地標,也是全世界第一座設立的北回歸線標塔。但這座首代標塔,於1912年的颱風被吹毀。

1915年(大正4年),日本人在原地用竹木當建材,搭建第二代北回歸線標,是權宜性的臨時建築。

1923年(大正12年),裕仁天皇以太子身份來台,到嘉義,遊阿里山後南下台南,途經水上,看到竹木搭建的標塔,當場諭示改建,於1926年重修成為第三代北回歸線標。第三代外貌上端和第一代相仿,是日本傳統式的丸形結構,按原址同緯向正西移動百米,理由是坐火車無法下車觀看,由公路前往觀賞,又需要在公路旁另走上一段泥巴小徑。第三代北回歸線標的三角形地標基礎穩固,一直沿用至今的第五代標塔。

第四代北回歸線標塔約建於1934年(昭和9年)至1936年(昭和11年)間,針對第三代塔身作補強,把上部造型拆掉重修。第四代毀損於1941年(昭和16年)12月16日的草嶺大地震,於次年拆除重建。

本照片為第三代北回歸線標塔。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北回歸線標塔(第三代) / 撰寫者:林榮燁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Object&id=251317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
建檔單位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資料來源
《歲月:嘉義寫真》
撰寫者
林榮燁
創作者
不詳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民國民初時期/臺灣的日治時期昭和年間
ISBN
ISBN 957-02-7269-4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出版者
嘉義市文化局
尺寸
15.7cm*21.6cm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