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資生堂員工於三重市重新路五段447號廠前合影,前排右二為日本第三任技師鈴木茂、最左李阿青、中李進枝、最右李阿淮。
資生堂進入臺灣,要追溯到民國46年(1957)創辦人李進枝在台北市仁愛路二段94號自宅後院設立了臨時工廠,從日本進口原料在台灣生產,並由日本資生堂派遺小山常正擔任首位台灣資生堂顧問,以及第一代生產技師梅原善治,負責指導產品的生產技術與監督品質,開始了早期化妝品的生產及業務。
當時化妝品為奢侈品,根本不准進口,有生意頭腦的李進枝將自己家改為小型工廠,從日本採購原料來台,聘請日本技師監製,開始生產面霜、口紅等化妝品。面對著待開發的台灣美容化粧品市場,當時李進枝即許下「臺灣人不會化粧,是資生堂人的責任」的宏願,這「美化人生」的理想讓李進枝以推廣美容為己任,成為臺灣提倡女性彩粧保養觀念的先趨,而資生堂正開創了整個臺灣美容史。
民國52年(1963)三重市重新路五段447號臺灣資生堂化工廠落成,開始生產所有資生堂化粧品。民國53年(1964)粉條、粉餅首次發售第一次生產粉底製品(Cream Pact、Makeup Stick)。當時生產的商品蜂蜜香皂民國52年(1963)首次發售,產品特色為臺灣資生堂第一款高級的透明香皂,是創業時期的臺灣資生堂生產的化粧保養品唯一碩果僅存的;現在的臺灣資生堂化粧保養品,無論成份、包裝與系列名稱大多經過多次更新,目前市面販賣商品早與當時商品大不相同,唯一例外的是當年首次生產的Honey Cake蜂蜜香皂,直至現在還是資生產的暢銷產品之一。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