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隍,又稱城隍爺、城隍爺公、城隍老爺,「城」為城牆、「隍」為護城河,後來演變為民間信仰中城池的守護神,亦為陰間司法體系的職司。 傳說城隍爺與地方官是分陰陽二界來治理事情,所以過去新上任的地方官員,一定先到城隍廟祭拜,請求城隍爺協助地方政務,可見城隍爺崇高的地位。 城隍爺也是司法神,主掌人間的道德行為與是非曲直。《大明會典卷之九十四》即載有:「凡我一府境內人民、儻有忤逆不孝、不敬六親者。有奸盜詐偽、不畏公法者。有拗曲作直、欺壓良善者。有躲避差徭、靠損貧戶者。似此頑惡奸邪不良之徒、神必報於城隍、發露其事。使遭官府。輕則笞決杖斷、不得號為良民。重則徒流絞斬、不得生還鄉里。若事未發露、必遭陰譴、使舉家並染瘟疫、六畜田蠶不利。如有孝順父母、和睦親族、畏懼官府、遵守禮法、不作非為、良善正直之人。神必達之城隍陰加護佑、使其家道安和、農事順序、父母妻子、保守鄉里。」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