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麵粉袋、麻袋、軍服與軍鞋

跟麵粉袋、麻袋、軍服與軍鞋有關的相片,共2張
跟麵粉袋、麻袋、軍服與軍鞋有關的相片,第1張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PDM

麵粉袋、麻袋、軍服與軍鞋

民國38年(1949),國軍駐守馬祖之後,斷絕與中國大陸來往,農產漁獲不能銷往大陸,日用民生必須轉向遙遠的台灣購置。那時民眾普遍困苦,萬物珍惜,沒有不能使用的東西,也很少拋棄什麼。

島上突然進駐許多軍人,直接影響民眾生息。營房廚餘剩飯,可以餵豬;軍廁屎尿糞便,可以施肥;丟棄的軍衣軍帽,可以禦寒。村內經常可見小童穿著麵粉袋改縫的褲頭,窩在地上打彈珠,屁股抬得老高,「中美合作」的圖案老遠就可看見。

那時島上少年男女(國小五、六年級),都得幫忙家事,有時要到部隊伙房挑餿水餵豬。如果運氣好,帶回乾淨的鍋巴或饅頭,就著伙伕班長給的「菜底」,又油又辣,一家人吃的額頭冒汗。

有時也會挑著籮筐上山撿柴、折枯枝,一定不忘到營房垃圾堆翻翻找找,總是能掏到餅乾盒、子彈箱、墨水瓶、活頁夾,這些新奇罕見的零星雜物;最高興的莫過於撿到堪用的舊軍鞋,帆布鞋面已經破損,但膠底完好,穿在腳上明顯過大,五個腳趾沾不到鞋邊。他們並不在乎,至少明天不必打赤腳,不必在晨間檢查被老師擰耳朵,告誡要穿鞋到校。

上學途中大家會比較誰的鞋子破洞少,誰的合腳;有時左右腳不對稱,還會與同伴對調,各取所需。遇到雨天,媽媽將厚厚的麻布米袋一角內塞,罩在頭上變成雨篷,斜風細雨,五、六個麻布袋施施而過,只能從腳上穿的軍鞋區分男女。

下載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OGDL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社會與政治
建檔單位連江縣政府文化處
地點-地址
牛角中心國校(現連江縣議會)
地點-縣市區
連江縣
撰寫者
劉宏文
資料來源
連江縣志教育志(103)
時間起
1964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