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香茅油萃取過程

香茅油萃取過程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

1950-1960年代曾是臺灣香茅產業的高峰期,當時舊山線一帶許多居民皆以此維生,香茅產業的過程依序為分株、種植、鏟草、收割、傳草、焗油、入炊、踏炊、燒柴、出炊。最辛苦的一環是萃取成油的過程,從入炊(將香茅草放入炊內)到出炊(香茅草蒸餾完成後,將蒸餾過的香茅草取出)大約需要8個小時,一天蒸餾2至3回,農人日以繼夜地顧守鍋爐,就是期待那高利潤的收入,帶來經濟改善,因此吸引了大批農民從事。

煉製香茅油是體力和耐力的拔河。將曬乾的香茅放置到炊桶後,除了不斷添柴燒煮蒸氣,並得忍受高溫、進入炊內用腳將香茅草踩紮實;待蒸氣冒出後再添新茅、踩踏工作持續不停,如此重複到炊桶盡滿,過程中還要不時檢查蒸氣冒出是否順利,才封蓋等待香茅草順利出油。接著,這些帶著香茅油的蒸氣利用管子引到冷卻器以冷水冷卻,並導入油水分離桶,因油輕水重的原理,香茅油浮在水面上,再以兩個出口分別將油與水導出,便可用玻璃瓶承接那純正的香茅油。香茅油的質量,除了香茅草本身品質的影響,蒸餾萃取技術也很重要。技術好能取得較多較好的質量,若是萃取時間過久,則會將香茅草中的蠟質焗出來,降低品質。至於那些蒸餾過後的香茅草,勤儉的客家人還會將它曬過後繼續支援燒爐火。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香茅油萃取過程 / 撰寫者:唐菓創意有限公司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苗栗縣政府文化觀光局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Event&id=236282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產業與經濟
建檔單位苗栗縣政府文化觀光局
撰寫者
唐菓創意有限公司
時間起
民國/戰後時期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