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台灣特色茶製造法及特色」(5)--東方美人茶

「台灣特色茶製造法及特色」(5)--東方美人茶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台灣特色茶製造法及特色」(5)--東方美人茶

       圖為「台灣特色茶製造法及特色(5)東方美人茶」, 圖中說明東方美人茶特色、製作流程及品飲方法。

       東方美人茶學術上稱為白毫烏龍茶,又稱膨風茶或椪風茶,係部分發酵茶類中發酵程度最高之一,茶葉中兒茶素類有50~60% 被氧化,是臺灣本土研製的特色茶。茶菁原料是採自受茶小綠葉蟬刺吸 (著蜒) 的幼嫩茶芽,萎凋後經手工攪拌控制發酵,使茶葉產生獨特的蜜糖香或熟果味。主要生產於新北市石碇區、桃園市龍潭區、新竹縣北埔、峨眉及苗栗縣頭份、銅鑼一帶茶區。此茶類製造工序經重萎凋、重攪拌,在炒菁後需用濕布巾悶置回潤,才能揉捻成型,成茶外觀白綠黃紅褐相間,猶如花朵,高級者更帶白毫,茶湯水色呈橙紅色,具天然的蜜糖香或熟果味,滋味圓柔醇厚。

       製造流程:茶菁→日光萎凋→室內萎凋及攪拌→炒菁→靜置回潤→揉捻→乾燥。其中「靜置回潤」過程是製造東方美人茶特有步驟,茶葉炒菁後即用浸過乾淨水之濕布包悶靜置10~20分鐘,使茶葉回軟無乾脆刺手感,揉捻易於成型且可避免碎葉及茶芽被揉損。並有激烈迅速的非酵素自動氧化作用,其化學變化包括如葉綠素大量減少破壞、酯型兒茶素減少、游離型兒茶素增加,滋味變更溫醇、胺基酸及單糖增加等。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台灣特色茶製造法及特色」(5)--東方美人茶 / 撰寫者:賴正南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Object&id=226551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其他
建檔單位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撰寫者
賴正南
創作者
茶業改良場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2006
媒體類型
節目單及節目冊及DM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