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埔里談到青年從農,難以忽略穀笠合作社這幾年在埔里地區推動的農村「相放伴」文化,6名喜愛農村的年輕人創立合作社,投身從農,在第一現場發現許多農業的問題,並連結青年網絡,在農村裡討生活,實踐創業的理想。 穀笠合作社的創立緣起,係2012年時,埔里內埔地區某知名礦泉水工廠與農民爭地、爭水,暨南大學一群關心埔里在地公共議題的大學生和研究生便組成後援會,聲援農民,並從公共政策和法令尋求解套的方法,從中,這群學生看到農村發展的諸多問題。礦泉水廠暫停擴增廠房後,這些後援會成員並未解散,而是住進籃城社區,開展了農村學習旅程,創立穀笠合作社,從事農作生產與銷售。 穀笠合作社從「內埔一分田」開始,向老農學習,並建立相互支持的關係,種植水稻面積日漸擴展,而青年農民不僅生產農作,也關心農村文化流失的問題,例如籃城社區集英館「打拳頭」武術文化,藉由青農的引薦與傳承被外界所重視,而籃城甘蔗田裡的候鳥黃鶺鴒生態,也藉由青農的筆觸生動的紀錄下來。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