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中港厝

中港厝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

淡水廳,初設於1723年,為台灣清治時期的行政區劃,北台灣政經中心,興直保,是其中的一個行政區劃,中港厝莊隸屬於興直保。 1732年,清廷准許有田產的良民攜眷來台,大量墾民進入台灣開墾,大台北地區多為沼澤與湖泊,新莊街與中港厝莊為近水邊較高的可耕地,也成為新莊平原最早開發的區域。
1733年,郭宗嘏與林姓業者合作,以「施茂」墾號來墾,開墾中港厝庄、七坎庄並興築新莊通往龜崙嶺、桃園山道 ,1757年原本要設租館之處,捐獻為福德祠基地,後又陸續將中港厝莊、七坎仔莊地租,全部捐給福德祠。
1920年,該庄改制為「中港厝」大字,隸屬於臺北州新莊郡新莊街;戰後新莊街改制為新莊鎮,隸屬於臺北縣,大字亦改制為里。其後新莊鎮先後改制為新莊市、新莊區。由於人口增加,如今中港厝地區已細分為多個里。圖片所見是1895年日治初期地形圖。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中港厝 / 撰寫者:劉旭輝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全國教師會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Place&id=224571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
建檔單位全國教師會
免費進場
所在地-緯度
25.026598
所在地-經度
121.417835
是否開放
資料來源
新莊市志,維基百科
撰寫者
劉旭輝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