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的人口外流
原住民社會的經濟成長與經濟結構的改變,一方面是政府山地政策的施行,自戰後我國山地政策一向以保護與輔導為主導的方向,在這種政策導向下,一向基礎脆弱的山地經濟,才得以在劣勢中成長。另一方面是臺灣社會在民國五十年代中期以降,非農業就業市場,特別是工業部門的快速擴張,吸引了山地農業過剩人口,尤其是年輕人,紛紛從原鄉往都市謀生。
大致說來,外移的山地人口中,平地山胞大於山地山胞,依據民國六十七年舉辦的山胞經濟調查結果,平地山胞約有6.03%的人口外出謀生,平地山胞則達到11.7%左右。依據實地調查,除極少數村落外,各地各時期的原鄉人口外流勞力普遍呈現男多於女的分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