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為華北住民的客家人,南遷後從麵食改以米食為主,於是用糯米皮做成餃子形狀的菜包祭祖,因其圓鼓鼓、胖嘟嘟的外形,與古早時用來裝豬、扛去市集販賣的竹編豬籠極為相似,便稱其為「豬籠粄」,豬籠粄裡面包新鮮蘿蔔絲,不是曬乾那種蘿蔔絲,底下還要墊柚子葉,蒸起來才很香。豬籠粄就是一般我們說的菜包,因為做得長長的,上方又捏隆起狀,其形狀像豬籠,所以又稱「豬籠粄」。豬籠粄的糯米與蓬萊米一比一的比例,如果在包的時候皮太薄,豬籠粄容易破。包在豬籠粄里的內餡有香菇、豬肉、蝦米、蝦仁,這些食材要分開炒料爆香,最後再加入鹽、醬油、胡椒粉,混合在一起,形成豬籠粄的內餡。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