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柑橘水果與茶葉的完美融合--酸柑果茶

柑橘水果與茶葉的完美融合--酸柑果茶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柑橘水果與茶葉的完美融合--酸柑果茶

  酸柑果茶因歷經「九蒸九曬」,外觀呈現黑色,但仍可見柑橘果皮上的油胞痕跡,外以棉繩綑綁,是柑橘水果與茶葉的完美融合 。 
  從前桃竹苗地區的客家人,只要有種植茶葉的家戶,每年都會製作「酸柑茶」。虎頭柑(Citrus aurantium L. cv. Hutou Gan),是一種大型的柑橘類,又稱為年柑、酸柑,帶有強烈的酸味。以前客家人大多於過年祭拜時皆會在供桌上擺放虎頭柑,然而因口感不佳,所以鮮少食用,簡樸的客家人為了避免浪費,便與茶葉結合,開發出「酸柑果茶」。
  酸柑果茶製作方式為將果頭去除,挖出果肉並榨成果汁,將打碎的茶葉以果汁浸泡,最後再塞回果皮中,蓋上果頭,以棉繩綑綁成6-8瓣,再經由蒸煮、冷卻、加壓整形、日曬等步驟,歷時「九蒸九曬」始可完成。加工過程因溫度使果皮內成分發生化學反應而逐漸轉黑,經由長時間陳放使茶葉吸收果皮的香氣。沖泡時要先將整顆酸柑敲碎,用滾水煮5-10分鐘,茶湯帶有柑橘香及微酸口感。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柑橘水果與茶葉的完美融合--酸柑果茶 / 撰寫者:邱喬嵩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Object&id=221762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其他
建檔單位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撰寫者
邱喬嵩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2018/5/6
媒體類型
其他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