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電光部落青年培力-阿美族換工與傳統竹製建築傳習

電光部落青年培力-阿美族換工與傳統竹製建築傳習
禁止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電光部落青年培力-阿美族換工與傳統竹製建築傳習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與臺東縣關山鎮電光部落的青年合作執行原住民村落文化發展計畫,2023年9月20日在電光部落活動中心廣場舉辦「電光部落青年培力-阿美族換工與傳統竹製建築傳習」。

電光部落在整個花東,是少數在沒有大型遮雨棚下辦理豐年祭的部落,過去辦理豐年祭時,參與祭典的族人們從老到少皆在露天環境下進行,幾十年前,為了不讓圍坐在舞圈中央的長者們如此辛苦在太陽下曝曬,所以發展成在祭典前,由籌備階級搭設臨時聚會所「Lalong」,而這項工程便成為電光部落籌備階級每年的必備項目。


到了近代,社會結構的改變導致人口外流,換工機制淡出農村,傳統技藝的傳習,沒了學習與換工對象,少數留在部落的族人,為了提高工作效率,機械化、鐵絲、鐵皮、塑膠製品等逐漸取代了各種工作模式及建築素材,未來,每一位年輕人都將成為豐年祭的籌備階級,如果不趁著長輩還記憶猶新時向他們學習,說不定真的再也沒機會重現這些美麗工藝,於是我們找來了電光部落末代換工人-黃貴顯faki,帶領著大家從上山採集素材,接著回到部落搭設一座Taloan(傳統工寮),除此之外,青年團隊為了重現最傳統的樣貌,自行提高了課程難度,請faki使用Uway(黃藤)進行固定,起初faki還很擔心大家是否會學不來,沒想到學員們反而興致勃勃地互相競爭起了綁藤技術,雖然是很麻煩的事情,卻也讓學員們真正認識到自然素材從採集、後製處理再來到可以使用的狀態,是件多麼不簡單的事情。

傳統工藝有諸多的沒效率且不便,但作品完成後帶來的成就感與美感,是當代石化素材所不法比擬的,期待這群年輕人未來繼續將這些美麗的工藝傳承下去,讓文化的活在生活裡,讓文化成為生活的必需。





禁止下載描述文字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
建檔單位原住民村落文化發展計畫
地點-地址
電光里中興
地點-縣市區
臺東縣
撰寫者
黃瀚
貢獻者
部落末代換工
黃貴顯
時間迄
2023/08/03
地點-緯度
23.007752306040857
地點-經度
121.17351702331351
活動主辦單位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演出者/主要人物
電光部落青少年、青年
時間起
2023/08/03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